两千年前的工程烂尾居然成了世界遗产?阿房宫的奇妙之旅两千多年前,秦始皇让人在陕西西安附近动工建了个超级大工程——阿房宫。修了不到三年,秦始皇就死了,接着秦朝灭亡,工程彻底停工。就这么个没完工的烂尾楼,最近却被联合国评为世界文化遗产。这事听起来挺反直觉,但确实发生了。当时阿房宫选址在咸阳和未央之间,光地基就挖了五米多深,占地有几十个足球场大。本来计划要建宫殿群,结果只弄好了前殿的地基。工程队用了几十万人,把渭水改道都干出来了,可惜还没盖房,皇帝就死了。后来楚霸王项羽带兵过来,说烧了阿房宫,但考古发现根本没烧过,顶多是个象征性说法。
直到1992年,联合国专家来考察,发现这夯土遗址特别厉害。他们说这是全球最大的宫殿遗址,代表了古代建筑和规划的超高水平。为啥没建完还能评上?因为设计太大胆了,前殿后殿天台这些区域都规划好了,只是没盖成。夯土结构的密度和施工路线,甚至能看出来当时管理多严谨。考古队后来在地基里发现了好多东西,比如瓦片、陶器碎片,还有排水系统的走线。通过这些残片能推断出,古人是怎么组织这么多人干活的,怎么设计宫殿布局的。有意思的是,后人老拿阿房宫当话题,汉朝人写文章批评它奢侈,现在反而成了重点保护对象。
展开剩余55%2012年国家花了大钱给阿房宫遗址做保护规划,划出十五平方公里当公园。最近还用高科技扫描地基结构,把没盖完的部分用数字模型还原出来。现在去现场能看到的大块夯土台,就是当年地基的一部分。类似的故事国外也有,比如罗马皇帝建的别墅和朝鲜的行宫,都没完工却成了古迹。可能是因为人类总想造伟大东西,就算半途而废,想法本身也值得记住。现在阿房宫遗址公园对外开放,人们能亲眼看看两千年前的地基长啥样。
政府还在研究怎么更好地保护它,防止有人破坏。前段时间听说有公司在旁边想建矿场,结果被制止了。看来这大土堆,还真有人惦记着它的历史价值。
从秦朝到现在,阿房宫的命运真特别。建了一半塌了,骂了两千多年,最后反倒成了受保护的文化遗产。这事说明有时候过程比结果更重要,就算没做完,留下的痕迹也能告诉后人很多东西。现在这片遗址就在那儿,等着更多人去参观了解。
发布于:广东省国内最大的证券公司,掘金配资,恒信宝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